
【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属经外奇穴。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解痉止痛。
【主治病症】高热,爆发火眼,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青春痘,高血压,口眼歪斜,失眠,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麦粒肿,舌痛,湿疹等
【工具】针灸针、三棱针,一次性注射针头、刺血笔等
【操作】直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耳尖所在的位置,相当于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对调节人体内脏功能和情绪有重要的作用。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人体在耳部的缩影不仅是一个倒置的胎儿,同时也是一个正置的胎儿,耳尖穴对应于头部与会阴部的位置,故它对头面部的上火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现代临床运用
1、 高热:
这是耳尖点刺放血最常用最有效的适应症,适用于感冒、肺炎、扁桃体炎所引发的高热,尤其是在以上疾病经过几天后仍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用耳尖放血常可迅速退热,有时针刺一二次放血即可。(可结合十宣、大椎)
2、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称之为火眼:
为眼科常见的传染病,接触传染,发病急,多见于春秋季节,流行于学校等集体场所。它以明显的结膜充血,黏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为主要特点,轻者仅眼睑结膜微红,有分泌物,早晨明显,病人自觉眼痒、眼涩。重者球结膜发红,眼白呈一片血红,并有水肿,分泌物增多如脓状,早晨睫毛及睑缘粘住,不能睁眼,病人感到眼睛灼热,怕光及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