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栏目 > 论文发表

专家风采
  • 葛玉玲

    姓名:葛玉玲

    专家地区:安徽·利辛
    专家擅长:流行病学与研究,营养专家


    【详细】

  • 李学保

    姓名:李学保

    专家地区:河北·邯郸
    专家擅长:颈肩腰腿疼,高血压,胃病等疑难杂症【详细】

  • 徐波

    姓名:徐波

    专家地区:江苏·盐城
    专家擅长:中医正骨推拿

    【详细】

网站栏目
>政策法规
>专家风采
>学术讲台
>邀您入驻
>行业新闻
>中医研究
>专家团队
>中医文化
>特色疗法
>中医方剂
>中医养生
>论文发表
>专家访谈
>产品发布
>技术发布
>各地专家推荐
>通知公告
>课程发布
课程发布
这味药交会阴阳,治失眠极妙
来源: | 作者:文库 | 发布时间: 2021-08-08 | 6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失眠一证,起因复杂,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动属阳,静属阴。半夏,辛散温燥,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其生在夏至前后,为大自然阴阳交会之期。半夏顺应时节,可引白天的阳气进入夜晚静卧的身体,达到阴阳交会,为身体充电之效,身体电量充足,人体亦睡眠安稳。


《本草纲目》也记载:“(半夏)治腹胀,目不得瞑。”


采用半夏,可治多类症状引起的失眠。


1 、肺胃痰浊阻滞,气机上逆,困扰神明而致失眠


明代徐树丕《识小录》记载:


“姑苏张濂水,名康忠,常治董尚书浔阳不眠。用百部30g,半夏30g煎水服,董即得美睡,酬之百金。”


百部润肺下气,止咳止喘。半夏和胃降逆,合而治肺胃之气上逆之失眠(此症可同时伴有咳喘,呕恶腹胀等)。由此医案,可见好眠抵得百金。也可见百部配半夏,一个治肺,一个治胃,合用有奇功。


2、胃气不和而致失眠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半夏秫米汤,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疗效显著。


组成:半夏10克,秫米15克。


制法:用600毫升水对原料进行烹煮,久煎(生半夏有毒),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分两次服用。若服后不适,可用生姜解毒。


秫米,指高粱米。高粱米性温味甘涩,能补中益气、和胃安眠,对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症效佳。


由于秫米如今不太常见,可用薏苡仁代替,薏苡仁以利水而健脾益胃,符合半夏秫米汤证的病机。


3、肝火上炎,上扰神明,可致失眠!


肝火上炎,上扰神明,同时痰湿困阻脾胃,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阴阳之气升降失常也可致失眠。


清代陆以湉《冷庐医话》记载: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9g,夏枯草9g,煎得浓浓的服用,一夜好眠,继投补心之剂便好了。


本方中,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和胃降逆。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降肝火上炎。二药配伍,和调肝胃,平衡阴阳而治失眠。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凡痰湿过盛,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皆可配伍半夏,不管是否导致失眠。

1、《本草纲目》:“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2、《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3、《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注意: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名医专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