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栏目 > 专家访谈

专家风采
  • 葛玉玲

    姓名:葛玉玲

    专家地区:安徽·利辛
    专家擅长:流行病学与研究,营养专家


    【详细】

  • 李学保

    姓名:李学保

    专家地区:河北·邯郸
    专家擅长:颈肩腰腿疼,高血压,胃病等疑难杂症【详细】

  • 徐波

    姓名:徐波

    专家地区:江苏·盐城
    专家擅长:中医正骨推拿

    【详细】

网站栏目
>政策法规
>专家风采
>学术讲台
>邀您入驻
>行业新闻
>中医研究
>专家团队
>中医文化
>特色疗法
>中医方剂
>中医养生
>论文发表
>专家访谈
>产品发布
>技术发布
>各地专家推荐
>通知公告
>课程发布
课程发布
我的中医之缘和思考
来源: | 作者:文库 | 发布时间: 2021-08-08 | 103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几个问题不能讨论,容易没有朋友。


 有几个问题不能讨论,容易没有朋友。 转基因问题特殊历史人物功过问题中医问题 因为这几个问题在很多人那里容易非黑即白,一旦别人跟你的观点不一样,朋友都没得当。 今天我就冒着险讨论一下中医问题,希望不会让某些朋友跟我对立。怎么讨论呢?从我的经历说起吧。 有很多人看待问题,不是出事实出发,而是从价值观和他所接受的知识出发,我一开始也是这样。受过科学教育,我怎么可能认可中医呢?我的知识和科学素养的习惯让我觉得中医不科学。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一旦生病,家人就带我去看医生,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是西医什么是中医,只知道医生。现在回想起来,几乎看的都是西医,吃的都是西药。如果再仔细回想,好像也有几次看过中医,因为我印象中,医生那里有草根树皮之类的中草药。不过,我的直觉当中,把用中草药的医生当成土和俗,因为我生活在农村,天天接触草根树木,一点都没有新鲜感,倒是西医用的白大褂、听诊器、吊瓶、注射器、白色药片,看起来神秘和新奇。 所以,童年的印象里,我是更欣赏西医。 上中学大学后,特别是工作后,如果生病,看的几乎都是西医。我第一份工作在西安,是一个生产人血白蛋白的企业,刚入岗,接受产品教育,完全都是西医西药的理论,什么药代动力学、半衰期、药物毒理、化学结构的,看到工厂里的药物生产的流程,也全是现代化的,比如质检、冷冻、灯检、送样,等等等等。这是科学!虽然我不是学西医的,但是我一踏入社会接受的就是纯西医西药学的洗礼。 后来,因为在药厂工作的原因,就接触了大量的西医,其中包括很多各大三甲医院的顶级教授专家。我对医学感兴趣,喜欢跟这些专家请教医学问题。记得有次吃饭的时候,跟几个大教授聊到中医问题,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医到底有没有道理?科不科学? 有个西医当场就放下筷子,很生气地说:中医完全是胡说八道。清末民国的时候,中国人面黄肌瘦,就是因为中药吃多了。然后,其他几个西医也接着喷中医。 他们是医学学术的顶端,他们的观点,我当然信服。这件事情,更加让我在价值观里排斥中医。曾经很多年,一直对中医成见很深。 直到后来,我自己亲身体验了一些事情,对中医的态度才转变。 有一年夏天,我特别喜欢吃西瓜,几乎一天吃一个。上下班路上,哪里有冰冻的西瓜,还馋得买上几个瓤。广州这边天气热,夏天持续的时间很长,吃西瓜的持续时间也很长。按照西医的说法,西瓜维生素含量高,又健康,不会长脂肪,天然绿色。但,吃久了之后,肠胃坏了。肚子开始拉。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去问医生朋友,西医说做个检查吧。检查结果出来,没有任何问题。西医说,不用担心,没事。我又问西医,会不会是西瓜的原因。西医说,西瓜那么健康,怎么会? 后来西医给我开了一点益生菌之类的药物,但是无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去看中医,中医说这是脾胃虚寒,并当即告诉我应该立即减少吃西瓜,特别是冰冻的,也不要喝冰冻啤酒。中医先让我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先改变,还要注意不要对着空调吹。 天啦,广州夏天那么热,诸位可没有在广州生活过,不知道广州夏天那个鬼天气,热得要死。我刚来广州那几年,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空调打开,对着自己猛吹一阵,边吹边吃着西瓜。现在中医突然叫停我这种生活方式。 因为西医没有办法,那个益生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只有相信中医了。记得当时中医给我开的处方是参苓白术散,略有加减,加上了附子和龙骨牡蛎。 这个中医还热心地推荐我看一本书: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后来我才知道,此时此刻,就是我中医之缘的开启。 这种缘分之深,是我当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正如一句流行语: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中医开的药,对我很有效。这更加让我向往中医。后来,我干脆自学中医。我在《龙头信仰》的序言里,引用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的话: 我爹常说,我这种人,唱戏能成名角,出家能成高僧,因我会迷。 我觉得这句话是说我自己,因为我很容易迷上一件事,中医就是我深深着迷的东西。一旦我自学中医,就陷进去很多年。 《四圣心源》不适合作为中医的入门书,它有很深的专业性,,一下子看不下去。第一本真正让我觉得中医高深和神秘的书,也是第一本让我觉得中医有道理的书是刘力红的《思考中医》。 但,《思考中医》这本书毛病挺多,它神话了中医,不利于中医的去魅化过程。事实上,这本书仅仅是培养了我对中医无限向往的兴趣,对我真正的懂中医并没有太大帮助。 真正让我痴迷研究中医的是罗大伦关于中医的一系列书籍,特别是罗大伦讲了历史上很多中医的传记故事,让我听得热血沸腾。哪里是中医传记,简直是武侠传记。一个个中医如同大侠,治病救人,太过瘾了。 对一个外行来说,如果没有师承,想学中医简直不可能。我怎么从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呢?就是我有我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也用在研究股票上,现在可以跟大家分享下。 一、研究“”中医史“”,从秦汉到近代,所有中医史上的事情,我都去系统地阅读学习。读史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一个领域进行鸟瞰,对发生在中医领域的各大杰出人物、中医大家以及各大流派,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我研究股票也是,喜欢对股票领域所有的大家和流派,所有的投资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对股市上的所有的牛股,进行系统的挖掘。 二、在百度上,查看所有能找到的中医中药的纪录片。视频能起到书籍起不到的作用,而且出现在纪录片里的人物,都是当今中医界的顶级人物,他们讲中医中药,其境界和趣味性,远非读书能比。很多经典处方,都有纪录片。很多中医上的典故,纪录片上也有。记住,我说的是纪录片,是正规的中医中药纪录片,不是指电视上的寻医问药那种软广告,这点一定要分清楚。 三、广交中医朋友。广东省是中医大省,广东人对中医的认可,是全国第一位的,所以这里有很多中医大家。对中医有巨大贡献的邓铁涛就是在广州。其实,广州还有很多水平很高的中医,我都想尽办法接近他们,跟他们认识,跟他们聊天,跟他们学中医。不但广东省,北京,南京,上海的,一些水平高的中医,我也想办法去接近去学习。所以,现在很多外地的朋友生病,反而问我去看哪个中医。 当然,这些都是外围工作,想学中医,必须读专业书,专著。我读的专著是什么? 1、《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看过的中医史家,中医纪录片,中医书籍,大家共同推出的最集中的就是一个人:张仲景。张被称为医圣。现在我们一提起中医大家,往往能说出很多,比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等,但略懂中医的人都知道,所有这些人加起来的贡献,都不如张仲景。但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看不懂呀,太难懂了。不信,我引用一段: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各位诸君,你们谁来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我当时完全不懂。但,所有医家都说了,要学好中医嘛,必须读懂《伤寒论》,怎么办?硬着头皮去研究。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呢?看现代人怎么解释,找现代的版本。我把当今几个顶级医家关于伤寒的各自的解释全部买来看,包括: 刘渡舟解读伤寒论版本陈亦人解读伤寒论版本岳美中解读伤寒论版本郝万山解读伤寒论版本 后来还有陈伯坛的,胡希恕的,黄煌的,陈明的,等等。 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居然啃下来了。对伤寒的研究,对我学中医的帮助很大。后来我发现,其他所有中医大家和中医书籍,都是《伤寒论》上开枝散叶出去的。张仲景叫医圣,那是当之无愧的。 不懂伤寒论,几乎等于不懂中医。现在网上那些关于中医讨论的文章,我几乎都不想看,因为没有几个读过伤寒论,读也没有几个下过功夫读的,其观点太肤浅。 2、读大家、读医案。也就是研究医学大家,以及他们看病的案例、处方,看看医学大家怎么治病的。这方面,我读得最多的是刘渡舟的。我认为,刘渡舟是近代百年之中,中医理论和中医水平最高的一个人,只可惜他生在近代,如果在古代,他应该至少能与朱丹溪、李东垣齐名。除了张仲景,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刘渡舟。


 除了刘渡舟,我还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黄煌《经方》、胡希恕医案、施今墨医案、罗元凯医案、熊继柏医案、李可医案。等等,等等。 3、读教科书。就是读中医院校本科生的书,包括医学和中药学。 这样,我扎根研究了中医三四年。但是其中发生一些事情,就是中医有时候效果不立竿见影,有时候感觉没有名家医案上那么好。是不是中医不如古书上的好? 我对中医又怀疑了。不过,后来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打消了这个顾虑。 十年之前,我在成都四川大学本校区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答辩之前,为了减轻压力,我跟几个同学去九寨沟玩。九寨沟的水太美了,清澈见底,我忍不住就捧起来喝了几口。傍晚,九寨沟又吹起了风,不觉得打一个寒颤。晚上回到酒店,突然发烧,呕吐,浑身发热,还怕冷。当时害怕急了,因为酒店附近没有医院,生病的时候也在晚上,第三天还得去参加论文答辩,就算去医院挂吊针也要几天才能好。怎么办? 我就琢磨自己学过的中医。虽然我学了很多中医知识,但毕竟不是医生,没有处方权,也没有办法给别人开处方看病,也就是说,我没有中医实践。这次我要给自己实践了。我给自己开了藿香正气的方子,去附近药店买了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胶囊,两种一起吃。吃完后,蒙头大睡。奇迹发生了,第二天早上,不但呕吐拉稀全好,好像没事人似的。第二天早上还能大吃大喝,而且,第二天我还跟着旅游车去了黄龙山顶,那天黄龙还下着大雪,真是感谢藿香正气!感谢中医!如果是用西医用药,估计要好几天。中医第一次让我觉得在实战中这么灵验。原来,中医典籍里的记载,不欺我也。还有一件事情,有一年我回老家,也是冻着了,呕吐恶心,浑身怕冷,我根据九寨沟的经验,给自己开了藿香正气。但是不管用。我错在哪?反思。我从中医典籍里找适合我的方子,忽然一个方子浮现在眼前:小柴胡。于是我让家人帮我去药店买点小柴胡颗粒。果不出其然,只吃了一袋小柴胡颗粒,睡了一觉,醒来时,突然觉得身体没有任何异样,完全好了。
这两故事全是真的,我又不是医生,不需要宣传自己医术。我也不是卖药的,不需要宣传这两个药。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中医让我信服。


名医专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