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栏目 > 专家访谈
陈操,今年26岁,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毕业于江西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所学专业是中医骨伤学。履职经历:2014年大学毕业后在江西省抚州市医疗保险管理局任职;2016年6月起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临新区岗上积镇中心卫生院从事中医临床,针灸推拿等工作;2018年3月起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罗长春中西医结合诊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我每天坚持每天学习中医,时间充足的时候是阅读中医书籍,繁忙时则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个别病案,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进行比对研究,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深入学习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古籍,在临床实践和学习研究过程中,我以《黄帝内经》作为基础理论的纲要,碰到问题时从中寻找答案;以《伤寒杂病论》作为治病救人的实践蓝本,遇到疾病问题时从中寻求方案和规律;以《神农本草经》作为临床用药的指南,在药物药性方面遇到疑问是从中找到根据。经过多年来的反复学习研究和细心领悟,目前对临床常见疾病有一定的体会,比如咳嗽、胃病、胸痹等等
记者:我们都说书香门第,大家族,讲究着一个传承的问题,其实我们的师兄身上有担负着传承大任,所以我们有请出身医学世家的师兄介绍一下自己的家族。
嘉宾:我的家族里一直都有医疗行业,到我是第六代,上两代之前是纯中医,以后是中西医结合,我自己现在是纯中医。
记者: 您的家族六代为医,传承到您这里,您会不会感觉到厌倦,有没有觉得您对医学这方面不感兴趣,想去从事其他行业?
嘉宾:没有,起初主要就是由于家里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一行业比较感兴趣。后面是因为中医的疗效而感兴趣。自己和身边的一些朋友运用西医治疗疾病效果不明显,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后得以痊愈.
记者:师兄您刚才说自己的家族中西医都有涉及,所以想请问师兄你怎么看待纯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的?
嘉宾:我认为各有优势,各有特点,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纯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本质都是治病的方法,都是为了病人更快康复为目的,只是在治病过程中选取的方式、手段不同而已,中西医学者都不必拘泥于中医与西医,更不必排斥另外一方,只要是对患者有利的方法手段就是好的,比如开放性骨折患者,更多是采用西医手术的方法;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则更多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的方法。
记者:好的,经过之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师兄一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临床的工作,虽然说中西医各有优势,但就是有人觉得西医较好,现在很多人都对中医有误解,认为中医见效慢,甚至一些还被认为是神棍,远远不如西医,师兄您怎么看?
嘉宾:这是片面的说法。在很多疾病运用中医方法,辩证和用药准确效果非常好,不比西医慢。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跟师傅时遇到的,那是一位7岁大的男孩,起初是感冒发烧,在药店购买退烧药服用后不见好转,之后到诊所输液,开始3天有所好转,之后反而更加严重,还增加了气喘的症状,之后在市级人民医院治疗,运用雾化疗法,也没有明显好转,化验指标未回归正常,再之后去到省里儿童医院,当家长了解到省级医院和市里医院治疗方法是一样后,家乡拒绝了治疗,回到当地来到我的老师诊室了服用中药(以小青龙汤为主方加减),加强调护,之后慢慢得到好转;另外是我自己就诊的一位患者,26岁的年轻女性,炎热的夏季不出汗,反而需要捂在被子里,我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减,开了四剂,服用两剂时则基本痊愈。
记者:现在我国开始大力提倡发展中医药,师兄您以您的家族几代人的经历给我们分享一下现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就医?
嘉宾:中西医结合,并加强中医养生方面的发展。我认为每个人平时都应该多注意身体健康,尽量少得病。但万一身体出现异常,首先应该咨询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就医治疗。另外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是:除了急症和较重开放性创伤疾病外,都建议采用中医治疗方法。
记者:现代的医患关系如紧此张,师兄敢于在火车决然运用所学的中医知识救了气虚昏厥的陌生病人,您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就不怕如果没有效果反而惹祸上身吗?
嘉宾:嗯,是的。当时没有思考太多,那次是我和女朋友坐火车到吉安站换乘前往新余拍婚纱照,马上要上车时,一位女乘客晕厥倒地,当时周围很多人,但没有人前去救助,我急忙放下行李掐按人中、神门等穴位,叫乘客点燃香烟熏印堂穴,二十多分钟后乘客苏醒了。当时就觉得一条年轻的生命,不应该这样离去,自己学了中医,就应该前去救助,那位乘客是刚晕厥的,自己有信心和把握救过来。如果当时没有救助,我自己就会后悔,就会愧对于所学的知识,愧对于老师的教导,愧对于医者文化理念。
记者:说得好,身为医者我们就该做到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更应该无愧于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职业。您的履历里说您熟读经典跟从名师,您老师对您的教导一定也是极其用心才能教导出优秀的您,那除此之外您也一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这里还望您不吝赐教。
嘉宾:我当时的学习方法:1.接触中医初期,主要是细读课本教材,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对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知识要牢固掌握,深刻理解其中的意义。2.对一些应该记忆的理论知识,如中药、方剂、针灸等方面,多加熟读并进行背诵,比如对“十八反”、“十九畏”、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舌脉知识、重要穴位等需要熟记。3.多跟老师参与临床实践,通过跟随老师坐诊接触中医实践,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各个病案,不懂之处多请教老师,并进行总结,不断成长。4.多阅读中医经典知识,尤其是中医四大经典名著,要经常阅读,那样才能确保临床诊病用药是准确,不偏离大的方向。
记者: 师兄的经历想必大家已经熟悉,那简直就是学霸本人,作为学霸的师兄,是不是该对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分享一下您的建议或者意见呢?
嘉宾:1.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年轻一代,要扎实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这是学好临床课程,掌握临床技能的前提;2.要早临证,多接触临床实践,中医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掌握理论知识还不够,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病案,才不至于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比如身边的一位同学感冒了,那你可以试着运用望闻问切收集病情资料,再分析如何用药,给出方药,再和同学老师交流,这样一步一步提高;3.要身体力行践行中医药文化理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当前很多年轻人变得心浮气躁,追求功利,失去文化的涵养,而要学习好中医万万是不可以那样的,比如有些年轻人认为中医古板,从事中医很枯燥,需要不断的熬,经济上也很窘迫,则失去耐心和毅力。那样肯定就学不好中医,应该阅读一些古代中医方面悬壶济世的故事,领会其中的意义,厚植医者仁心,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的文化信仰。
记者:感谢师兄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方法,相信经过这么多激烈而又不紧张的问答,我们对师兄有了初步了解,我们作为新生一代人也将认真向师兄学习,相信中医药在我们手里会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