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通知公告
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
课程发布
领略中医风物 品尝道地美食
来源: | 作者:孙学达 徐芃芃 | 发布时间: 2022-02-01 | 789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几千年来在与百姓生活水乳交融、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贡献的同时,也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灿烂足迹,成为现今人们旅游观光时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原地过年成为常态。为弥补春节不能外出旅游带来的遗憾,在壬寅虎年新春到来之际,本报编辑部精心选取了一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医药风物和当地美食,展现给读者朋友们,带您来一场“新春中医健康游”,过个身心愉悦的“防疫”年。

吉林

来自长白山的馈赠

“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说的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长白山山脉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也是一座天然的“中药宝库”,人参、鹿茸、猴头菇、灵芝、松茸、红景天……这里的珍稀中药可谓数不胜数。瀑布,温泉,林海,雪峰,苔原……长白山天池的粗犷和纯美令人倾倒。来长白山,泡温泉是不可错过的享受和“疗愈”。《水经注》记载:“大融山石出温汤,疗治百病。”汉代张衡在《温泉赋》中说:“有疾病兮,温泉泊焉。”可见泡温泉具有美容养颜、滋润皮肤、祛湿驱寒、舒经活络、增强正气以及未病先防的作用。有“长白山第一泉”之称的聚龙泉,是长白山温泉群中水量最大、分布最广、水温最高的温泉,无数条热流从地底涌出,似群龙喷水,十分壮观。冰天雪地里,浸润在淡淡硫黄味的温泉水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回归上古天真,静待精神内守。

甘逾玉液冻柿子

“山头大树能抗寒,枝头果果红艳艳,好似灯笼一串串,腊月吃它味更甜。”聪明的读者朋友们想必已经猜出,这个谜语说的就是柿子。由于冬季东北地区天气寒冷,人们常将一些水果放在室外自然冷冻后食用,最常见的是冻柿子,口感冰冰脆脆,凉丝丝、甜滋滋的味道直入心底,别有一番滋味。

柿子不仅是美味的水果,还有较高的食疗价值。中医认为,“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本草纲目》)。柿子还有三宝,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三者在治病上各有奇效。

柿子是“天然的醒酒药”,《名医别录》即记载其可解酒毒。现代研究发现,柿子中的有机酸和鞣酸能促进消化,加速酒精分解;高含糖量和含钾量以及大量水分,有利尿之效,帮助机体排泄;丰富的维生素C还能增强肝脏功能,有护肝的作用。醉酒后吃上两个柿子,有利于缓解头痛等不适症状。柿子虽营养丰富、口味甘甜,但其性寒质滑,脾胃虚寒者应慎食,且空腹或过多食用易形成结石,造成消化道疾患。

山东

济南阿胶一条街和阿胶博物馆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出生于北京城医药世家的白景琦,因做了叛逆之事被逐出家门,来到山东济南自行创业,后因改进传统中药阿胶的制作工艺而成就一番事业。这个情节就脱胎于北京同仁堂乐家老店分支济南宏济堂的创业故事。

如今在山东济南五龙潭公园的月牙泉边,有一块写着“东流水街旧址”的大石头。东流水街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济南阿胶一条街,曾汇聚了赵树堂、德成堂、同义堂、延春堂、九鹤堂、宏济堂等众多阿胶厂,一度成为全国阿胶业的生产营销中心。如今济南的阿胶一条街已经不复存在,但山东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阿胶大省。

要想了解阿胶文化,去中国阿胶博物馆参观是个不错的选择。该馆建于2002年,坐落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由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兴建,是我国唯一以阿胶为主线的专题性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共11个展厅,古代部分主要体现阿胶的发展演化过程,力求以直观的视觉效果把古代东阿人的智慧展现于参观者面前;现代部分主要展现的是现代阿胶人的艰辛创业和辉煌成就。馆内藏品丰富、展陈形式多样,馆藏文物资料达1200余件,值得一览。

浓汁浓味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以水发海参为主料,以俗称“葱王”的章丘大葱为配料。其色泽红褐光亮,海参清鲜,质地柔软滑润,葱香四溢,经久不散,芡汁浓郁醇厚,是广为流传的山东风味名菜。

中医认为,海参性能养血养阴,补诸虚百损,凡产虚、病后者皆可食之。其功敌人参,故名海参。现代研究发现,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防止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等作用。葱是温通阳气的养生佐料,可去除荤、腥、膻等油腻厚味及菜肴中的异味,并产生特殊的香味。《调疾饮食辩》记载“(海参)性虽养阴,而不寒冷,故辅以阳分之味,亦能助阳也。”可见,葱与海参搭配得宜。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海参。《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脾弱不运、痰多便滑、客邪未尽者,均不可食。”《饮食须知》也称“(海参)性寒滑。患泄泻痢下者勿食”。

袁枚《随园食单》载有:“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葱烧海参恰是采用了“以浓攻浓”的做法,以浓汁入其里,浓色表其外,达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

北京

地坛有个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让许多人知晓了北京的地坛公园。现如今的地坛,一改昔日的“荒芜冷落”,还因为其中别具特色的中医药养生文化园让人流连。

地坛公园坐落于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在地坛公园内的东北角,于2010年建成,占地面积约2.5公顷。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园内有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主要景观依次为园林主门,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五行五脏主题分区以及24节气地雕等。

五行五脏主题分区是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最鲜明的特色。心火区有致和廊,游人在此休憩,令人心平气和。肝木区有一个草药圃,里面种了不少中草药。脾土区是牡丹园所在地,牡丹花开的时节花团锦簇,妖娆多姿。肺金区有专门铺就的石子路,可供游人足底按摩。肾水区道路铺设以暗黑色调为主,山石瀑布、深潭跌水,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雕塑位于瀑布一侧。文化园还通过不同形式普及中医知识,如古代名医塑像、针灸铜人、古代健身法图文介绍,以及五脏、五味知识介绍等。

热气腾腾铜锅涮肉

说到老北京特色美食,除了名扬中外的烤鸭,铜锅涮肉也是美名远播、无人不知。这一锅清汤涮羊肉如何能红火百年,直至今日也受到食客的追捧,其中的学问很大。

与红油滚滚的川渝火锅有别,正宗的老北京涮肉讲究的汤底澄清,只需加入白开水、姜片、葱段,再以香菇提味,枸杞大枣增色。酱料以香味浓厚的芝麻酱为主,再依个人口味加入鲜美可口的韭菜花、咸香浓郁的腐乳汁、香菜、蚝油、辣椒等。

等炭火烧得锅里清汤滚热,拿着筷子夹着红白相间、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汤里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色鲜味美的酱料里一蘸,入口即化,酱香、肉香合二为一,格外有味道。

春节前后,气候寒冷,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运行不良的情况。中医认为,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正是适合此时节食用的养生佳品。

吃涮羊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吃得太烫,以免烫伤口腔黏膜和食道;二是不要因贪图肉嫩而不等羊肉煮熟煮透,易给潜藏在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卵死里逃生的机会;三是调料不能太浓、太咸、太辣,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四是切勿冷热混吃,忽冷忽热易损害胃肠道健康;五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人群不要喝涮羊肉的汤,以防病情加重。此外,幼儿是纯阳之体、孕妇体热,吃羊肉的同时要注意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且不宜吃太多,以免助热伤阴,引起不适。

江苏

常州:孟河医派从这里走出

孟河镇,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北新区,本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江南小镇,却因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医学流派——孟河医派而在中医界闻名。

孟河医派医家以费(费伯雄)、马(马培之)、巢(巢崇山)、丁(丁甘仁)四大家为代表,全国影响甚大。2019年热播的电视剧《老中医》,以1920年至1940年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带领中医同仁共同抵抗“中医废止案”并保护中医这一民族瑰宝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翁泉海,便融合了孟河医派四大医家的故事和人物特征。

孟河古镇在清末曾有10多家中药铺,载着从全国各地来此候诊患者的船只,常常首尾相接,长达数里。费伯雄曾为道光帝治愈失音症而闻名大江南北;马培之为慈禧太后治病而获赐“务存精要”匾额;丁甘仁医术精湛,曾被孙中山亲颁“博施济众”匾额。巢渭芳曾师从马培之,精内科,尤长于传染病的治疗,世居孟河镇小南门东75号,其故居已被常州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开胃好帮手桂花糯米藕

桂花糯米藕是一道地道的江南小菜,采用了蒸煮的烹饪手法,低油健康。其口感软糯甜香,甜而不腻,带着桂花特有的香气,不但可以当餐前开胃菜,还可当饭后甜点。对于喜欢甜食的孩子、女士以及脾胃虚弱的老年人来说,年夜饭时吃上几片热乎乎、甜滋滋的糯米藕,可谓美味又健康。

中医认为,莲藕生用性寒,具有凉血、散瘀之功,多用来治疗热病烦渴、吐血、热淋等;熟用性温,能益血、止泻,还能健脾开胃。糯米能补中益气,暖脾胃,坚大便,止虚寒腹泻,可用于虚劳及中焦虚寒之证。《本草经疏论》也说“(糯米)为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大抵脾肺虚寒者宜之”。但糯米质黏腻,多食不易消化,故脾虚食滞者禁服,病中、病后初愈者忌食,小儿脾气易虚,也不宜多食。《本草纲目》亦云:“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桂花性温,归肺、脾、肾经,具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之功效。桂花、莲藕、糯米三者共同作用,自然脾胃健运,胃口大开。

桂花糯米藕的做法很简单,只需准备藕、糯米、桂花酱适量。将藕洗净,切去一端藕节,从小孔灌入糯米,然后把切下的藕节合上,用牙签扎紧,放入清水煮熟,捞出晾凉。稍凉后切成0.5厘米的厚片,放入蒸笼蒸一个半小时,淋上桂花酱即可,也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蜂蜜。

广东

罗浮山曾有位得道高医

2015年,著名医学家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为抗疟药物研发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启发屠呦呦采用冷提炼方法提取青蒿素的,是一位隐居深山的得道高医所著医书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记载。

这位神秘的中医便是东晋医家葛洪,而他常年隐居修炼的地方,则在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罗浮山上。罗浮山素有百粤群山之祖、蓬莱仙境之称,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明代陈琏所撰《罗浮山志》云:“晨起见烟云在山下,众山露峰尖如在大海中,云气往来,山若移动,天下奇观也。”

罗浮山的好山好水更是格外养人,这样的世外仙境为葛洪的修炼入道酝酿了几分空灵,他在此隐居并潜心修道、著书,其所著《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等,对后世影响深远,也让后人对罗浮山多了几分向往。

“骨都有味”白斩鸡

广州人的饭桌上从来是无鸡不成宴,年夜饭的餐桌上又怎能少得了一道白斩鸡呢?白斩鸡是一道经典粤菜,因烹鸡时不加调味白煮而成,食用时随吃随斩,故得此名。白斩鸡皮黄肉白,滋味异常鲜美,食时佐以姜蓉、蒜泥、酱油,保持了鸡肉的原汁原味。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中将本菜称为白片鸡,列在羽族单首位,说它有“太羹元酒之味”。中医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的功效,对营养不良、贫血、畏寒怕冷、乏力疲劳及月经不调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也适宜病后体弱、小便频繁、产后乳少之人士食用。

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4%,是一种优质蛋白,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营养学专家认为,家禽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于家畜的脂肪,因为前者所含的人体必需脂肪酸高于后者,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受损(皮疹)等。但这并非鼓励人们多吃,对于肥胖、高血脂、高血压或患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人士来说,还是要控制脂肪的摄入。此外需要提醒各位读者朋友们的是,白切鸡在追求肉嫩味鲜的同时,要注意彻底煮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皮爽肉滑,骨都有味”是对一只白斩鸡最满意的评价了。怎样才能做到“骨都有味”呢?秘诀在于“三提三浸”。鸡要先放入浓鸡汤中浸泡20分钟,让鸡肉吸饱鸡汤,再加热到鸡肉刚刚熟时,便放入0℃的冰水混合物中“过冷河”,上述过程重复数次,故称为“三提三浸”。如此出品的白切鸡,入口清爽皮脆,鸡皮薄且少脂肪,及至鸡肉,则滑且结实,皮与肉之间汁液丰富。

河南

南阳不止诸葛庐此处亦有医圣祠

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里,南阳诸葛庐是被大为称赞的高人简居之所,又因三顾茅庐的典故名闻天下,使南阳这座中原城市因此提升了不少知名度。殊不知,在中医人眼里,南阳还有一处胜地令人向往,那便是医圣祠。

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是为纪念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而专设的墓祠。医圣祠坐北朝南,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医圣祠大门,一对汉风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巍峨壮观;大门内十米许为张仲景墓;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荷花池、历代名医塑像等。2021年,医圣祠更名为“张仲景博物院”,目前馆藏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

时光的河静静流淌过1800多个春秋,张仲景依旧是中医药人最为敬仰的“医圣”。他的抗疫精神和医者仁心,给当代中医药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巨大鼓舞;他留下的《伤寒杂病论》给后世医者无限的智慧启迪。

辞旧迎新食“娇耳”

相传饺子是由河南南阳人张仲景所创造。东汉时期,张仲景见乡亲们饥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的耳朵都冻僵溃烂了,便让弟子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一起放入锅中,煮熟后捞出切碎,再放到面皮里,包成耳朵的形状,大家称之为“娇耳”。张仲景把这“娇耳”两只装上一碗,再舀上一勺汤,送给百姓食用。这一碗“祛寒娇耳汤”下肚之后,人们感到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也就很快治好了。后来,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虽说现在吃饺子大多是清水煮熟后捞出食用,但我国的一些地区如河南、陕西等地仍流行吃酸汤水饺,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辣椒等,更符合“祛寒娇耳汤”的原貌。在春节期间,不妨试着做一碗酸汤水饺,酸辣开胃,辞旧迎新,共度佳节。

食材:饺子、香菜、葱花、蒜末、辣椒面、白芝麻、生抽、醋、盐、花生油、香油。

做法:将葱花、蒜末、辣椒面、白芝麻、盐混合好,将花生油倒入锅中烧热后淋入混合好的调料中拌匀。将饺子煮好盛入碗中,加入少量油泼调料后,倒入香菜碎、生抽、醋、适量香油和饺子汤即可。

西藏

文成公主与藏医药浴

相传唐朝文成公主初入西藏,身痒色异,时生毒疮,藏王松赞干布以“五味甘露”等藏药为其熏蒸沐浴后,文成公主肤疾全无,体散异香,美丽无比。2018年11月28日,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五味甘露”正是藏医药浴的经典配方。藏医药浴是指将某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得到的药液,通过熏、蒸、敷、熨、洗浴来治疗人体疾病的外治疗法。药浴直接作用于皮肤,见效快,无痛苦,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还具有清洁、预防、保健等优势,因此受到藏民的广泛好评。古代藏族人民认为“甘露”是一种灵丹妙药,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疑难疾病。“五味甘露”的用药一般为阴甘露(即藏麻黄)、阳甘露(即刺柏)、土甘露(即青蒿)、水甘露(即水柏枝)、草甘露(即杜鹃叶或花)5种。此外,藏医药浴还有五根药(当归、黄精、天门冬、紫茉莉、蒺藜)、黄水三药(乳香、决明子、黄葵子)等配方。以上藏医药浴处方药材的配伍,可能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选择的药材品种有所差异。

“古突”里的新年味道

2022年的藏历新年与阳历新年相差一个月,在藏历腊月二十九太阳西落时,青藏高原上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古突”以辞旧迎新,庆祝新年。过去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藏族同胞的晚餐大都喜欢用青稞、糌粑等做成面疙瘩汤,藏语称为“突巴”,腊月二十九这天的晚餐则称为“古突”。

为了使这一特殊的晚餐具有浓厚的喜庆气氛,很多家庭还特别选择了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食物包进面团里,同面疙瘩一起煮熟,还可加入萝卜丝、人参果、豌豆等,使味道更鲜美。

当有人吃出包有羊毛、石头、火种和奶酪的面团时,大家便夸奖他的性格像羊毛一样柔软,他的意志像岩石般坚硬,对待别人像烈火一样热情,心灵像奶酪一样纯洁;当有人吃出包有食盐、辣椒、木炭的面团时,人们便规劝他们劳动时身体不要像食盐般沉重,对人不能像辣椒一样尖酸刻薄,做人不能像木炭一样黑心,并要求吃到以上食物的人用歌声来表示防患于未然,引得众人大笑。一家人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结束这一特殊的晚餐。

青稞是产自青藏高原的无稃(裸粒)大麦,又称稞大麦、元麦。中医认为,青稞味咸,性温、微寒,《本草纲目拾遗》称其“下气宽中,壮筋益力。除湿,发汗,止泄”。现代营养学发现,青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的营养特征,对维持肠道健康、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名医专家风采